
漢語學界的古典學研究,尤其是對古希臘羅馬經典文獻的研究,正在逐漸起步并邁入正軌。無論是對古希臘羅馬哲學思想、歷史事實還是文學筆法的深入研究,都離不開對古希臘羅馬典籍的準確理解。然而,在目前的漢語學術(和普及)出版物中,我們卻能夠看到古希臘羅馬文獻標題的各種錯誤譯名。
我國古語云,“名不正則言不順”。就我國的古典學來說,未經審察的錯誤譯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文本的客觀理解,從而對學者的交流、初學者的深入造成了障礙。
在公開出版的漢語文獻中,暫無嚴格意義上的古典學譯名手冊。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張巍教授的《西方古典學研究入門》(2022)一書的附錄中,有一份依據“洛布古典叢書”(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)各冊的英語標題整理的書目(六百余種),但未包含古希臘語、拉丁語的作家和作品原名,而且不包含殘篇、章節標題和其他細目等等。
國外學界的類似工具書,主要是古典學百科全書《博睿新保利》(Brill’s New Pauly)的補卷二《古希臘羅馬作家作品詞典》(Dictionary of Greek and Latin Authors and Texts,2009)及其德語原版。另外,德國學者賴納?尼克爾(Rainer Nickel)的《古代文獻辭典》(Lexikon der antiken Literatur,2014)也是部分帶有譯名手冊性質的古典學工具書。
然而,這兩部工具書并不能夠完全滿足漢語學界的當下需求,尤其是對準確的譯名的需求:前者的重點在于羅列主要版本(抄本、校勘本、譯本和箋注本)的信息,后者的重點則是內容提要。它們在篇目(尤其是殘篇和細目)方面的覆蓋范圍并不廣泛。故此,本項目擬根據相關工具書和校勘本,編譯一部《古典學譯名手冊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