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柯平(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)
摘要:西方古典批評,從希臘古風時期綿延至基督教初期,前后長達14個世紀。“古典批評”的主要對象是詩歌與散文,詩歌包括史詩、頌詩、哀詩、抒情詩、悲劇詩、喜劇詩、諷刺詩與牧歌等體裁,散文涉及歷史敘事、庭議雄辯、公眾演說、對話與書信等體裁。按照西方古典學界的權威說法,古典批評的至要遺產包括三部文本——亞里士多德的《詩學》、賀拉斯的《詩藝》和歸在朗吉努斯名下的《論崇高》。該文作者王柯平認為,需要加上柏拉圖《理想國》第十卷,由此合成四部經典文本,堪稱古典批評的理論圭集。亞里士多德的《詩學》,是從藝術哲學角度對柏拉圖模仿論的反轉性回應;賀拉斯的《詩藝》對拉丁語詩歌創作藝術進行了富有獨創性的反思和總結,受亞里士多德詩學思想的影響;“朗吉努斯”名下的《論崇高》,原文是用古希臘語撰寫,思想是受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。因此,作者認為從思想源流與發展理路上看,將柏拉圖的詩論納入古典批評的核心遺產,委實是合乎情理之舉。從歷史沿革角度看,柏拉圖的文本,依據形而上學的理念論,闡述了涉及藝術創構、再現加表現的模仿論,由此奠定了詩歌之為詩歌或藝術之為藝術的本體論。